王震中
更新时间:2024-10-24
浏览量:
王震中,汉族,1957年2月出生于陕西榆林,籍贯陕西三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副主任、博士生导师。
王震中于1982年1月—1984年12月就读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后获得历史学硕士学位;1984年12月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科研处副处长、先秦史研究室副主任、研究所副所长;1987年9月—1992年6月就读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后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1989年4月—1990年4月,在日本关西外国语大学留学;1999年—2000年获得日本国际交流基金项目资助,在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研学;2014年当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2018年9月获聘为河南大学“攀登计划”特聘教授;2020年11月获聘为安阳师范学院“殷都学者”。
王震中主要从事史前文化、先秦史、国家与文明起源史、夏商城市史、早期文明史等方向的研究。
人物经历
1957年2月,王震中出生于陕西榆林。
1976年1月—1978年2月,任陕西省榆林市街道办事处工业会计。
1978年2月—1982年1月,就读于西北大学历史学系考古专业,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
1982年1月—1984年12月,就读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后获得历史学硕士学位。
1984年12月,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科研处副处长、先秦史研究室副主任、研究所副所长。
1987年9月—1992年6月,就读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后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
1989年4月—1990年4月,在日本关西外国语大学留学。
1995年—1996年,在关西外国语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9年—2000年,获得日本国际交流基金项目资助,在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研学。
2014年,当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2018年9月,获聘为河南大学“攀登计划”特聘教授。
2020年11月,获聘为安阳师范学院“殷都学者”。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王震中在中国古代文明史、先秦史、夏商周城市史、远古社会史等领域先后提出“中国文明起源的聚落三形态演进”说,进入国家以后的“邦国—王国—帝国”说,“夏商周三代为复合制国家结构”说,“华夏民族因复合制国家结构起源于夏代”说,“民族类型与国家结构相对应”说等。
学术论著
截至2021年4月,王震中已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Social Sciences in China》《中国社会科学》等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著有著作10余部 ,其主要著作有《中国文明起源的比较研究》《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与王权的形成》《商代都邑》《商族起源与先商社会变迁》《中国古代文明的探索》等。
刊发时间 | 论文名称 | 期刊名称 |
1984年 | 试论我国中原地区国家形成的道路 | 《中国史研究》 |
1988年 | 东夷的史前史及其灿烂文化 | 《中国史研究》 |
1990年 | 文明与国家 | 《中国史研究》 |
1993年 | 祭祀·战争与国家 | 《中国史研究》 |
1994年 | 文明起源之比较 | 《浙江社会科学》 |
2003年 | 良渚文明研究 | 《浙江学刊》 |
2004年 | 甲骨文亳邑新探 | 《历史研究》 |
2007年 | 商代都鄙邑落结构与商王的统治方式 | 《中国社会科学》 |
2012年 | 论商代复合制国家结构 | 《中国史研究》 |
2013年 | 从复合制国家结构看华夏民族的形成 | 《中国社会科学》 |
科研奖励
时间 | 获奖项目 | 奖励名称 |
1992年 | 东夷的史前史及其灿烂文化 | 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届青年优秀成果论文一等奖 |
1997年 | 《中国文明起源的比较研究》 | 首届胡绳青年学术奖 |
1997年 | 《中国文明起源的比较研究》 | 第二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专著奖 |
2000年 | 《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 | 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
2000年 | 《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 |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优秀成果一等奖 |
2007年 | 甲骨文亳邑新探 | 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六届优秀科研成果论文三等奖 |
2007年 | 甲骨文亳邑新探 |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优秀成果一等奖 |
2009年 | 商代都鄙邑落结构与商王的统治方式 | 山东省第二十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二等奖 |
2010年 | 先商社会形态的演进 | 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七届科研成果论文三等奖 |
2010年 | 先商社会形态的演进 |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
2013年 | 《商代都邑》(十一卷本《商代史》第5卷) | 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 |
2013年 | 《商族起源与先商社会变迁》(十一卷本《商代史》第3卷) | 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 |
人才培养
学习方法
王震中就本科生如何学习和选择学习方法,以及课程设计中如何体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特色培养方式等问题,向学生作出指导和建议:大学生求知欲强,多去涉及一些本专业之外的专业方向,给自己一个系统的学习训练,对以后从事很多工作都有很大益处。对于很多课程,如果你都有所涉猎的话会非常受益。对本科生来说,要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个人兴趣,把自己的知识结构安排的更合理一些,多学一些基本的、在学校外面学不到的技能,对以后大有好处。所以知识结构一定不要太过单一和局限;研究生阶段跟本科生阶段相比专业性稍微强一些,不过即使有明晰的专业方向,也要多多涉猎专业相关的学科甚至是专业之外的学科,专业性和广博性、开放性,都要照顾;博士阶段专业性就更强了,要想把博士论文写的有学术创新,甚至想建立某个学说,本领域的专著肯定要看,但往往别的领域的理论和思想,也可以给你带来很大的启发,从而获得突破。
讲授课程
王震中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本科生讲授“中华思想史”课程,另为人文学院的同学讲授“中华思想通史”课程。
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表彰 | 授予单位 |
2004年 |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2014年 |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 中国社会科学院 |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2020年5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长 | |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 |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 |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 |
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 |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 | |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位委员会主任 | |
河南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 | |
山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 |
天津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 |
榆林学院兼职教授 | |
莆田学院兼职教授 |
人物评价
“王震中在中国国内学术界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河南大学评)
“王震中在中国文明起源、国家起源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是在中国国内学术界有重要影响的学者。”(时任河南大学副校长杨中华评)
“王震中是中国文明与国家起源探索的重要践行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刊》评)
微信扫码阅读
上一篇 : 柴岩
下一篇:邢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