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济民
更新时间:2024-10-24
浏览量:
高济民,1939年9月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出版社美术高级编辑审,重庆中国诗书画研究会会长,重庆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重庆国画院特邀画师。擅长禅道人物,尤以罗汉传名,画界有"高罗汉"之称。多以浓墨大写为之,有古风禅境。师法贯休、梁楷,以罗汉传名,画界有“高罗汉”之称。多以泼墨大写意作画,有古风禅境。曾在广州、重庆等地及日本、新加坡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出版有《罗汉堂画语》《高济民禅画》等画集。作品入选、入编《中国画名家中堂作品展》《荣宝斋中国画清赏集》《中美建交37周年纪念邮册》《百年中国画家百年当代卷》。
代表作品:《芭蕉罗汉图》 《俪人抚琴图》 《醉仙图》 《关羽夜读图》 《风雅四条幅》 《神仙祝寿图》 《风幡论禅图》 《十八罗汉图》 《八仙过海图》 《蕉下对弈图》 《种蕉图》 《自在图》 《搔背图》 《濠梁观鱼》 《寒山拾得》 《钟馗嫁妹》 《六祖禅境》 《戏曲人物》 《吕布与貂蝉》 《山鬼》 《读经云外》 《红袖夜读》
高济民,男,1939年生于陕北,曾任中国艺术大展组织委员会、中国艺术大展艺术委员会、理事画和主题性创作展评审委员会委员,擅画佛道禅人物,尤以罗汉传名,画如其人,飘逸而有静气,画界有高罗汉之称。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画展。作品多次发表于香港《世界华人报》、《中国书画报》、《人民日报》、《当代美术家》等,出版有《高济民禅画》
从艺年表:
1978年中国画《指路明灯》参加当年全国美展
1990年中国画[阿罗汉]为《中南海珍藏画集》收录
1991年[高济民国画展]在广州集雅斋画廊举办
1993年[高济民·写意人物画赴新加坡个展]举办
1999年中国画[听雨图][鱼乐图]受邀叁加日本东京《中国当代巨匠绘画展》2003年《禅与禅画》编入荣宝斋《中国画清赏雅集》专版
2009年[艺术名家·高济民]中国当代艺术精品纪念邮册在北京市邮票公司发行
2010年中国画《芭蕉罗汉图》受邀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2013年中国画[对弈图][仙人祝寿][风幡论禅][濠梁观鱼]等12幅作品受邀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展出
2015年[禅风古韵·高济民中国写意人物画展]在重庆市文联美术馆举办2018年中国画[俪人抚琴图]受邀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展出
2019年[高济民·郑象贤赴美邀请展]在美国硅谷国际艺术中心美术馆举办
2022年中国画[对弈图]在牛津大学阿什莫林考古艺术博物馆[提升中国画技法]学术交流会展出
2023年中国画[自在图][俪人抚琴图][观荷图]等受邀在英国牛津Corner Stone美木馆展出
2024年作品(27张)高济民美术馆开馆
人物生平:著名人物画家高济民先生研习人物画多年,探索不止,苦无所得。1986年偕画友去九华山一游,与高僧惟和法师邂逅,夜深相邀,促膝谈禅。高济民听惟和一夕禅话,似闻梵钟震耳,渐生顿悟。此时,窗外一轮明月高悬空中,天清气朗,万物静观,真有一种正念即定、渐得自在的感觉。他伫立佛前,两眼似看非看,两耳似听非听,凝神贯注,沐浴着寺庙灯火中赭石渗入石绿色的光辉,已是观照默证,开合游艺、万境自如之像。特别是惟和法师说的佛联:“两手将大地山河捏扁搓圆洒向空中毫无色相,一口将先天祖气咀来嚼去吞入肚里放出光明”更让高济民认识到了“静故了群动”的互补关系和“空故纳万境”的虚实空间在艺术上的抒情达意的审美观念。在大自然的神秘、朦胧气氛中,求得了宏观把握和微观处理的统一,并进而得到了中国画写意人物画在创新和绘画意识方面的拓展,步入了心灵与宇宙意象两境相入的华严境界。他回到重庆后,心念神驰,笔耕不辍,兴之所来,意到为止。逐渐在中国写意人物画方面得其奥妙,脱颖而出,形成了自己的个人风格,成为了引人注目的画家。
成就及荣誉:作品曾在重庆、广州、日本举办个人画展。作品参加在日本东京举办的《现代中国巨匠绘画展》、《现代中国绘画展》、《中国画十人展》,作品《鱼乐图》、《听雨图》分别参加1990年在日本东京举办的“现代中国巨匠绘画展”和1991年在东京举办的“现代中国绘画展”,1991年在广州举办个人画展,1993年在重庆举办个人画展、作品《静谷》入选四川中国画系列展, [3]1995年在中国书画家艺术精品展中获最佳荣誉奖作品入编大观集并被收藏。1999年作品被天安门城楼收藏, [5]2022年被评为当代艺术家代表人物, [6]作品收入《现代人物画库》、《中南海珍藏画集》、《荣宝斋二00三特辑》,《中国美术家协会创作中心作品集》、《中国美术名家作品集》,专版发表于《香港文汇报》、《世界华人报》等。巨幅代表作《十八罗汉图》被北京人民大会堂和天安门城楼永久收藏。拍摄有人文电视纪录片《画家高罗汉》,出版有《高济民禅画》、《罗汉画语》、《名画典藏高济民画集》。[本人]2024年6月12日,由陕西省榆林市佳县县委、县政府主持的高济民美术馆开馆仪式在县东方红文化产业园举行。
人物轶事:为庆祝建国五十周年,画家高济民应北京市人民政府邀请,进京为天安门城楼作画,精心绘制了《十八罗汉图》,受到好评。随后,高济民受北京人民大会堂之托,再绘制两幅丈二匹的巨幅作品,经过半个多月的辛勤劳动又创作了两幅作品《十八罗汉图》和《八仙过海》,两幅作品均为泼彩大写,“十八罗汉”和“八仙过海”都是中国人民熟悉而又倍感亲切的传统文化题材。高济民所绘罗汉别出心裁,独创一格,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底蕴,又对罗汉形象作了全新的阐释,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现代意识和强烈的时代感,轻快、活泼、圆融、祥和。 《蕉下禅趣》图,得意于五代禅僧贯休画罗汉皆梦中所得的传说。高济民画一蕉下和尚掩衣裸腹,斜倚石桌前,一面品茶,一面看书,后背痒而轻搔之,以至于笑口长咧,既放松,又惬意的情状令人看了不觉掩口而笑。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这种乐观、自适的人生态度,可以让人在不愉快时,在遇到挫折时的情绪波动一一舒缓释放,得到一种心理上的平和调整。高济民说:“作画技法中有宁方勿园的说法”,吾作画,喜欢用圆笔,少用方笔,圆笔气通,方笔气阻,后研究陈老莲时,方知老莲青年时作画多用方笔,年老后方见圆笔,所见略同也”。在《蕉下禅趣》中,高济民用圆笔一以贯之,不论和尚,不论蕉石,都画得有一种圆融舒展的禅意,禅趣也在这种笔意中得到很好的表现。
微信扫码阅读
上一篇 : 赵大地
下一篇:高玉涛